來英國的前幾天,我們都遠征倫敦近郊的古堡參觀,
其實倫敦市區內,也有很多著名的景點。
沿著泰晤士河畔漫步,就可以欣賞到幾個非常有名的建築物,
最醒目的就屬國會大廈與大鵬鐘啦!
國會大廈正式名稱為威斯明司特宮,
此宮源自11世紀,愛德華一世在此興建宮殿作為居所。
但自1529年亨利八世移居白廳宮後,
威斯明司特宮便被當作議會場使用。
國會大廈南北長265公尺,佔地3萬2000平方公尺,
內有1100多個房間,11座中庭及100座階梯。
新哥德樣式的國會大廈以中央大廳為分界,
北側為下議院,南側則是上議院。
上議院以女王為首,大部分是世襲議員,
下議院是由各政黨的代表組成,國會開議時,
女王會坐在寶座中發表演說。
國會大廈有固定對外開放參觀的時間,
民眾可以排隊進入議會,
親眼目睹這些議員們唇槍舌戰的實況。
每個星期三是首相質詢的時間,
上議院的議事也常從下午進行到晚上十點左右。
若不想排隊等太久,可以選擇在傍晚時分前往國會大廈。
在國會大廈附近漫步,便可見到英國最著名的教堂:西敏寺。
歷代英國國王都是在此舉行隆重的加冕典禮,
無數王室成員也都在此長眠。
黛安娜王妃雖已不是王室成員,
但大家對她的貢獻所做出的推崇,
也迫使王室同意她的葬禮儀式在此舉行。
13世紀時,亨利3世斥資將西敏寺改成哥德式建築,
西敏寺內有許多裝飾華麗的皇室陵寢,
寺內有13世紀的地磚,維護的相當良好。
另外西敏寺內不能錯過的便是欣賞英國最高的中殿。
熟悉英國文學的朋友,也可以去著名的詩人之角,
觀賞如莎士比亞、狄更斯等人的紀念碑與紀念文物。
位於伊莉莎白一世及蘇格蘭瑪麗女王墓碑間的亨利七世禮拜堂,
就是西敏寺最重要的參觀景點,
它的頂棚有著雕刻細琢的藝術品,值得細看。
實際走入西敏寺,我的感覺是「處處墳墓」,
好像歐洲的教堂內都脫離不了墳墓。
這可能是平常有人唱詩、祈禱,
會感覺比較有被後人照顧吧!
在國會大廈旁的高塔上,有重達140噸、
高96公尺的大鵬鐘,它從1859年開始,
每天提供精準的報時,在每一個整點,
都會敲響一次共鳴鐘。旁邊另外有4個較小的鐘,
是每隔15分鐘會響一次。
由英航贊助的英航倫敦眼,
是目前歐洲最大的觀景輪,
遊客們可以在高空遠眺倫敦美景。
它耗時七年興建,於2000年一月問世,
高135m,總計有32個造型前衛的玻璃包廂,
每個包廂可以容納25位乘客。
每位乘客進入包廂之前,
必須接受警衛雷達探測的安全檢查。
摩天輪每轉一圈需要30分鐘,
遊客可以在上空觀賞360度的景觀,
可俯視周圍40公里內的景色。
倫敦的傳統與現代就展現在泰晤士河的兩岸,真是美不勝收。
自從911事件及美、英攻打伊拉克後,
歐、美防恐活動可真是讓人覺得處處是危機,
玩起來總是覺得緊張感有餘!
日落之後的倫敦更是耀眼,
國會大廈及大鵬鐘的夜景可絕不能錯過。
最佳欣賞角度是從泰晤士河的對岸眺望過來,
金碧輝煌的建築物倒映在泰晤士河裡,
讓我頂著寒風拼命按快門。
唉呀!我又累到腦筋短路,忘記帶三腳架了。
管他那麼多,照拍不誤。
天啊!風怎麼吹個不停,還是我的手在抖個不停?
大家多包涵啦,我盡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