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皇宮位於曼谷西側的湄南河河畔,

 

皇宮內遊客如織,從衛兵站崗處走入皇宮,

 

要進去參觀前,可是要先買門票進入喔。

 

皇宮內最有名的就是玉佛寺,

 

它建於西元1782年。

 

 遊客通常會先參觀玉佛寺,

 

再參觀皇宮內的其他建築物。

 

 

 

進入大雄寶殿內瞻仰玉佛時必須先脫鞋。

 

大雄寶殿的屋頂有三層,

 

上有龍首、龍鱗、鳳尾等建構裝飾,

 

在大殿周圍有一道琉璃牆,

 

玉佛被供奉在大殿中央的金色高座上,

 

玉佛的寬度是48.3公分,高66公分,採禪定坐姿。

 

 

 

這玉佛是由整塊翡翠雕琢而成,

 

1464年間首度在清萊府的一座佛塔內被發現。

 

1778年鄭皇時代,曾經迎請玉佛至鄭王廟中供奉。

 

 直到第一世皇在曼谷建立新首都後,

 

才迎請玉佛至皇宮內的玉佛寺供奉。


 

在大雄寶殿的每個出入口處,

 

都站著兩尊貼滿彩色磁瓦的「夜叉門神」。

 

 這些都是羅摩王故事裡的大夜叉,

 

他們面向著大雄寶殿,表示負起保護玉佛的任務。

 

 玉佛依照泰國一年三季的時間,

 

準時更換錦衣,傳統上都是由國王親自舉行這項儀式。

 

 

 

大雄寶殿北邊的長方形大露台上,

 

皆是金碧輝煌、莊嚴無比的建築物。

 

 首先看到「雙金塔」在大平台的最前方,

 

是第一世皇為了紀念他的父王及母后所建,

 

塔身先用銅片包裹,然後再貼金箔,

 

塔基台上各有20個托塔的夜叉神和20個托塔的猴子。

 

 

 

「碧龍天神殿」是一座平面呈「十」字型的宮殿,

 

宮殿的屋頂有四層,頂端有一個塔,塔尖上有一個皇冠。

 

它原是第四皇所建造,但在1903年因火災而燒毀,

 

所以由第五世皇開始重建,直到第六世皇才告完成。

 

 每年的四月六日「節基日」會對外開放,

 

殿內有曼谷節基王朝的歷代君王紀念像,供民眾參觀。

 

 

 

在「碧龍天神殿」的後方,

 

有一座方形的尖頂建築「藏經樓」,

 

為第一世皇所興建,藏經樓裡有一部用金片所製成的經文。

 

 經樓內有四個拱門,階梯前有五個人面龍身的塑像,

 

階梯兩旁還有手執棒子的夜叉。

 

 經樓外邊的四個角落,

 

各陳列了一尊由荷蘭政府所贈送的爪哇石刻佛像。

 

 

 

「樂達納舍利塔」是第四世皇所建的圓塔,

 

塔的四個方向都有突出的部份,

 

上面建有塔龕,塔龕上又各有一座小塔。

 

 佛塔裡有一個供奉佛陀舍利的小塔,

 

塔身為金色陶瓷,是第五世皇時代所裝修。

 

 

 

在藏經樓外圍的尖形小亭內,

 

擺設著歷代國王的皇徽。

 

 綠色圓椎造型的尖塔是「檳榔供果」,

 

供果豎立在一個高腳盤上,共有18盤,

 

分別陳列在大平台四周的迴廊上,

 

其意義是做為「供養諸佛」的果品。

 

 

 

在「碧龍天神殿」的北方,有一座泰式傳統建築,

 

殿頂共有兩層,為第一世皇所興建。

 

 這是一座供僧眾研究經文和從事翻譯工作的地方,

 

在這裡您還可以看到八座大乘塔,

 

是在第一世皇時建造。

 

 

 

佛塔上貼有不同顏色的磁瓦,

 

分別代表不同的意義:

 

白色塔是供養佛,深藍色塔供養法,

 

粉紅色塔供養僧,青色塔供養比丘尼,

 

紫色塔供養過去諸佛,藍色塔供養轉輪聖王,

 

紅色塔供養諸大菩薩,黃色塔則是供養當來下生彌勒菩薩。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青+小冬冬 的頭像
小青+小冬冬

背著相機+兩隻熊去旅行

小青+小冬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