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宮位於曼谷西側的湄南河河畔,

 

皇宮內遊客如織,從衛兵站崗處走入皇宮,

 

要進去參觀前,可是要先買門票進入喔。

 

皇宮內最有名的就是玉佛寺,

 

它建於西元1782年。

 

 遊客通常會先參觀玉佛寺,

 

再參觀皇宮內的其他建築物。

 

 

 

進入大雄寶殿內瞻仰玉佛時必須先脫鞋。

 

大雄寶殿的屋頂有三層,

 

上有龍首、龍鱗、鳳尾等建構裝飾,

 

在大殿周圍有一道琉璃牆,

 

玉佛被供奉在大殿中央的金色高座上,

 

玉佛的寬度是48.3公分,高66公分,採禪定坐姿。

 

 

 

這玉佛是由整塊翡翠雕琢而成,

 

1464年間首度在清萊府的一座佛塔內被發現。

 

1778年鄭皇時代,曾經迎請玉佛至鄭王廟中供奉。

 

 直到第一世皇在曼谷建立新首都後,

 

才迎請玉佛至皇宮內的玉佛寺供奉。


 

在大雄寶殿的每個出入口處,

 

都站著兩尊貼滿彩色磁瓦的「夜叉門神」。

 

 這些都是羅摩王故事裡的大夜叉,

 

他們面向著大雄寶殿,表示負起保護玉佛的任務。

 

 玉佛依照泰國一年三季的時間,

 

準時更換錦衣,傳統上都是由國王親自舉行這項儀式。

 

 

 

大雄寶殿北邊的長方形大露台上,

 

皆是金碧輝煌、莊嚴無比的建築物。

 

 首先看到「雙金塔」在大平台的最前方,

 

是第一世皇為了紀念他的父王及母后所建,

 

塔身先用銅片包裹,然後再貼金箔,

 

塔基台上各有20個托塔的夜叉神和20個托塔的猴子。

 

 

 

「碧龍天神殿」是一座平面呈「十」字型的宮殿,

 

宮殿的屋頂有四層,頂端有一個塔,塔尖上有一個皇冠。

 

它原是第四皇所建造,但在1903年因火災而燒毀,

 

所以由第五世皇開始重建,直到第六世皇才告完成。

 

 每年的四月六日「節基日」會對外開放,

 

殿內有曼谷節基王朝的歷代君王紀念像,供民眾參觀。

 

 

 

在「碧龍天神殿」的後方,

 

有一座方形的尖頂建築「藏經樓」,

 

為第一世皇所興建,藏經樓裡有一部用金片所製成的經文。

 

 經樓內有四個拱門,階梯前有五個人面龍身的塑像,

 

階梯兩旁還有手執棒子的夜叉。

 

 經樓外邊的四個角落,

 

各陳列了一尊由荷蘭政府所贈送的爪哇石刻佛像。

 

 

 

「樂達納舍利塔」是第四世皇所建的圓塔,

 

塔的四個方向都有突出的部份,

 

上面建有塔龕,塔龕上又各有一座小塔。

 

 佛塔裡有一個供奉佛陀舍利的小塔,

 

塔身為金色陶瓷,是第五世皇時代所裝修。

 

 

 

在藏經樓外圍的尖形小亭內,

 

擺設著歷代國王的皇徽。

 

 綠色圓椎造型的尖塔是「檳榔供果」,

 

供果豎立在一個高腳盤上,共有18盤,

 

分別陳列在大平台四周的迴廊上,

 

其意義是做為「供養諸佛」的果品。

 

 

 

在「碧龍天神殿」的北方,有一座泰式傳統建築,

 

殿頂共有兩層,為第一世皇所興建。

 

 這是一座供僧眾研究經文和從事翻譯工作的地方,

 

在這裡您還可以看到八座大乘塔,

 

是在第一世皇時建造。

 

 

 

佛塔上貼有不同顏色的磁瓦,

 

分別代表不同的意義:

 

白色塔是供養佛,深藍色塔供養法,

 

粉紅色塔供養僧,青色塔供養比丘尼,

 

紫色塔供養過去諸佛,藍色塔供養轉輪聖王,

 

紅色塔供養諸大菩薩,黃色塔則是供養當來下生彌勒菩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青+小冬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1) 人氣()